时间:2017-06-26 13:11
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 胡振宇
□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深圳已形成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和海洋生物医药三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近10万家涉海企业。
□ 《规划》是海洋政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对长期以来我国海洋领域布局“北重南轻”的重大突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海洋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实现对内联通辐射、对外合作共赢的双向突破。2017年6月,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海洋领域布局“北重南轻”的重大突破。
目前,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合计占到全国海洋科研机构的70%、海洋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的80%、海洋科研机构r&d经费内部支出的85%;海峡西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北部湾地区合计占全国海洋科研机构比重不到30%、海洋科研人员略超10%、海洋科研机构r&d经费内部支出仅占10%,与国家进行南海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不相适应。同时,海洋领域的国际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城市、湾区的引领作用上。
本次《规划》对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适应了这一要求,是海洋政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01/ 国家定位三大世界级海洋区域
以青岛为核心的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以三亚、海口、博鳌为主体的海南岛沿岸及海域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珠江口及其两翼沿岸及海域则承担着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级城市群和统筹推进珠三角港口协调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重任,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发展责无旁贷。
02/ 深圳具有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
深圳濒临南海,毗邻港澳,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的脊梁和珠江三角洲的门户。拥有丰富的湾区和岸线资源,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中华白海豚、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的海洋动植物资源。形成了集“海、陆、空、铁”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集装箱国际航线236条,吞吐量全球第三;太子湾邮轮母港已经开通了8条国际航线;深圳已经成为联系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深圳出台了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实施方案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培育了一批海洋生态环保社会组织和义工队伍,打造了一批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选划了深圳湾、华侨城等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洋公园,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海洋立体在线监测系统,海陆统筹、多规合一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多年来,深圳践行国家赋予的创新示范使命,开展了一系列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先后出台了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实施和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5亿用于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6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148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17%。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在深水半潜式平台核心设备研发制造和总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海洋装备产业链上游的全球并购;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在华为、中兴等名牌企业带动下实现了产业链向海延伸,在深海监测、海底探测、数据传输等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海洋生物产业依托华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健康信息学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国际认可的前沿成果,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03/ 深圳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深圳是国内首个以城市为单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次位居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榜首。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1%。科技金融实力雄厚,将设立500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培育了78家创客服务机构和144家创业孵化载体。科技创新载体不断集聚,引进培育了70家新型科研机构;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42家;创新载体20个。从2017年起,深圳将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包括: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推进十大人才工程等,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经过多年积累,深圳已形成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和海洋生物医药三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的产业链系统创新方面持续发力,正在驱动海洋高端装备与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合,海洋生物医药品牌企业和研发机构进一步集聚。
围绕南海油气、高端装备和海洋生物医药,深圳已形成蛇口赤湾、深圳高新区、大鹏国际生物谷等三大海洋产业集聚基地,汇聚了中海油南方、招商重工、中集集团等超级企业总部,正在推进国际邮轮母港、坝光国际生物谷、大空港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前海海洋现代服务业等四大集聚区建设。在创新载体方面积极推进深圳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和深圳海洋学院建设,推动深圳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设立海洋学科。
与此同时,深圳海洋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围绕招商重工、研祥智能等企业,逐步形成了规模超百亿的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势头强劲,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底册数据显示,深圳拥有近10万家涉海企业,占广东省的22%。
04/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任重道远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打通技术瓶颈,实现深远海研究的突破;二是加强大型海洋研发机构的引进、培育,在海洋领域国际影响力上实现突破;三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引导企业参与海洋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四是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在海洋原创能力方面取得突破。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