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7:00
“制造业当家”,在深圳期间,这句话被各方反复描述。家底有多厚?202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两项指标均为全国城市“第一”。2023年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个方面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排在首位。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以先进制造业为突破口,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培育未来产业,成就了深圳工业第一大市的地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01、创新核心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记者:2022年,深圳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其中,主要高技术产品,比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民用无人机、5g智能手机等,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有的甚至翻番。为什么它们能跑得快?
郭万达:你提到的这些产业,在深圳都有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有比亚迪,民用无人机有大疆,智能终端有华为、中兴,它们在行业具有领先地位,而且都曾经是深圳的未来产业。
//比亚迪全球总部
但我更想说的是,深圳不仅有大企业,还有很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独角兽,它们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不断地迭代创新。企业的不断创新反过来也促进了产业的不断升级。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10多年领跑全国城市。
记者:为什么企业能有这样的创新活力?
郭万达: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政府的作为也很关键。我常讲,深圳是一个种植型的城市。这些有活力的大企业都是在深圳长大的,就像一棵树,当它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就在这里埋下,经过失败、探索,逐渐积累成长。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政府强调推进“三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给予了企业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样,在创新方面,政府鼓励创新,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事情由政府来做,比如兴建科研院所、开展基础性研究、搭建公共研发平台;涉及行业发展的高精尖研究,则交给企业自己来做,政府给政策、给资金、给补贴等。
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极大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产业新赛道、产品新增长的背后,其实质是企业的创新、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市场的不断开发。
02、集群化发展孕育未来产业
记者:2022年,深圳提出培育壮大“20 8”产业集群,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深圳的产业政策是“7 4”。重点发展产业翻了一番,为什么?
郭万达:从“7 4”到“20 8”,是深圳对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的延续,体现了政府产业政策越来越细化、具体化、可操作化。
“20 8”并不完全是优势产业,准确地讲,是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它的本质是先进制造业,代表深圳想要发展的、甚至可能是“补链”的部分。
记者:产业领域和发展方向会不会太多?
郭万达:我们现在说“产业集群”,其实隐含着一个概念:融合发展。产业集群代表着上下游供应链的聚集,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下,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将带来产业的裂变,形成新的赛道、新的市场。因此,“20 8”是一个方向,并非完全固化的。
深圳同时提出,推动“四链”协同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完善教育链。其实质是通过实现“四链”协同融合,促进战略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这里也隐含了加大先进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
记者:制造业的落地需要载体,深圳寸土寸金,如何解决产业发展空间难题?
郭万达:客观地讲,过去10年,深圳的制造业有下滑的趋势,因为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制造业成本增大、空间压缩。但是这两年,深圳下了很大的决心,2021、2022年连续两年工业投资增幅都超过20%。这次,与“20 8”产业集群配套的,还有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要知道,深圳一共才2000平方公里,这是要把制造业的空间不断发掘、提炼出来。
//深圳城市全景
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先进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紧密结合,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因此,深圳提出了“工业上楼”,推动部分智能制造工业“进楼”,解决了载体的难题,而这种集约化、立体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融合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