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卞勇
时间:2020-03-07 16:43
新年伊始,我国正以举国之力迎战新冠疫情。然而在海峡对岸,刚刚获得连任资格的民进党当局和其他一些势力,在疫情肆虐期间做出一系列不寻常的举动,尽管对抗疫工作没有实质影响,但提醒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两岸关系形势。
一,当前台湾某些势力借疫情做出损害两岸关系的言行
1,伤害同胞感情。
在大陆疫情处于爆发初期的1月下旬,台当局要求大陆旅游团在限期内离开台湾,并禁止n95等口罩出口。在世卫组织把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后,台当局和部分媒体仍在使用“武汉肺炎”一词。某些媒体甚至使用伤害民族自尊的词语,对大陆抗疫工作进行造谣抹黑。
2,阻挠撤离工作。
滞留湖北的台胞回乡心切,大陆一方面全力照顾台胞生活和防疫,另一方面积极安排包机接送。然而在第一架经民间协调的包机回台后,台当局再三阻挠第二批台胞返台,并指责大陆方面卡关,导致目前仍有上千滞鄂台胞未能回台。对此,国台办发言人3月4日表示,奉劝台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要有起码的道德底线,停止信口雌黄和造谣生事。
3,借机政治操弄。
在世界各国共同抗疫之时,台当局提出让世卫组织“以完整无碍的制度化方式接纳台湾参与世卫的运作”的要求。对此,国台办发言人2月21日指出:台湾地区获取世卫组织发布的公共卫生信息、包括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没有障碍,民进党当局反复炒作世卫组织涉台问题,提出违反国际组织有关规定的无理要求,目的是进行政治操弄,但“以疫谋独”不可能得逞。
二,台湾疫情应对形势存在不确定性
1,疫情未见转折。
截至3月6日上午,台湾共确诊新冠肺炎患者44人,治愈12人,死亡1人。尽管疫情总确诊人数较少,但数量正在稳定增加。和大陆疫情早期情况类似,目前台湾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不到30%,而大陆最严重的武汉市目前治愈率也超过50%;台湾死亡率为2.7%,比多数大陆省份高。
2,防控力度不足。
物资储备方面,在限制出口的情况下,口罩在台湾仍然是短缺商品,目前仅限成人每7天内实名购买3片,当局还宣传“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病毒筛查方面,目前台湾地区接受新冠病毒检查的流程较繁琐,即使民众想自费检测也会遇到较多障碍,存在因漏检而传播的风险。信息公布方面,台疾控部门不公布确诊患者足迹和发生内部感染的医院名称的做法,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相比之下,大陆各地区基本实现了确诊病例位置和详细活动轨迹的公开。此外,民进党当局在日本疫情全国蔓延的情况下,仍没有对日本发出最高级的旅游警示,而日本是台湾出访旅客最多的国家,这样难免增加从日本输入病例的风险。
3,经济大受影响。
在全球疫情冲击下,近期多个外资机构下调台湾本年度经济增长率至2%以下,台当局官方也预计民间消费、出口、投资的下降将拉低gdp增长率约0.5个百分点。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近期调查显示,有高达八成餐饮业者、六成零售业者认为业绩将受疫情影响。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负责人表示,疫情导致旅行社业者资金缺口扩大,上半年恐有逾500家旅行社面临停业,1500家被迫放无薪假。若疫情未改善,预估下半年将有超过九成业者失业。台湾地区是规模较小的开放经济体,和大陆乃至全球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在疫情仍有全球扩散风险的短时期内,台湾经济将受到较大打击,尤其是自从去年8月份大陆叫停赴台个人游后已遭到重创的支柱产业旅游业。
三,大陆可释放更大善意,为两岸关系回暖创造条件
尽管民进党当局当政以来的种种做法,令大陆民众产生较强烈的反感,但对台政策仍应发挥主动,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方向。在即将开始的民进党第二任期内,我们可以用更广阔的胸襟,采取更大力度的帮台惠台措施,争取让更多台湾民众感受到大陆的善意。
1,在必要时支持台湾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目前大陆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较大的缓解,治愈率持续上升,各地各行业已开始陆续复工,经济逐渐恢复秩序。而台湾地区目前防疫形势仍不明朗,且日韩欧美中东等地区正在经历病毒扩散较快的时期,台湾将面临防止大量病例输入的巨大压力。大陆可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医疗物资储备充足的前提下,在必要时通过民间渠道,利用在陆台胞的纽带作用,对台湾进行物资援助。
2,尽力帮助台商、台青、台生复产、复工、复课。
疫情中全国几乎按下了暂停键,在疫情缓解陆续恢复过程中,应尽力对在大陆发展事业和学习生活的数以百万计的台胞给予足够的支持,尤其是初到大陆、对职能部门运作方式和规章制度不了解的台胞们。此外,在民进党当局意图通过修改健保法阻挠民众赴陆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推广台胞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和社会保险,保障台胞在大陆能获得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减少后顾之忧。
3,适时出台强化两岸经贸关系的政策。
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不明朗的环境下,可适时促成将在今年6月到期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续签,确保两岸经贸往来的稳定性,避免台湾经济明显下滑和两岸经济脱钩的风险。可适时、分批逐步恢复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