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端智库 /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 cdi-凯发官网入口

作者:刘国宏 陈材杰

时间:2020-04-14 16:19

9317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跨越关口。然而,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不仅因为旧有的经济发展存在巨大惯性,更在于当前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上还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重点问题

(一)如何把握服务经济时代特征,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2012年开始,服务业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2015年开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不可否认我国业已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经济发展对市场契约、权益保护、社会诚信、法治环境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依靠抓大项目、搞大开发、给特惠政策,已不能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一抓一搞一给”就成效显著。

(二)如何突破发达国家科技围堵,激发内生原始创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巨大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然而,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演化,越来越暴露了美国等国家对我们非经贸因素的科技遏制的战略意图。“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仅仅依靠抢买一些科研设备,引进一些科技人才,甚至举国攻坚一些科技工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封锁围堵下我国源源不断、高速迭代的原创性、引领性创新问题。

(三)如何应对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开启内需市场对冲压力?

近年来全球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暗潮涌动,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冲击下,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疫后各国会从自身安全角度,推动供应链、产业链本地化、区域化。因此我国仅仅依靠退税和补贴并不能有效应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必须加快开启强大内需市场对冲外部需求萎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如何有效化解各类主体债务,防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2019年3季度,我国非金融部门信贷总额超过3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257.3%,甚至高于美国254%,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仍不容忽视。“十四五”期间需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实体企业等各类主体债务负担,降低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让各类主体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五)如何迎接全球性危机与挑战,引领世界经济共赢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同国家之间“过度消费/负债 过度生产/储蓄”模式难以为继,新冠疫情不过是全球经济大变革调整的催化剂和引爆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更加复杂严峻的危机与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引领世界经济共赢发展,成为作为负责任大国必须思考和承担重大战略问题与责任。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从国际经验看,几乎所有从欠发达到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经济高增长之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这是客观经济规律。

(一)美国:利用庞大的国内市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19世纪末,美国经济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美国依托构建当时世界最为庞大的国内统一市场,保障异常旺盛国内需求,同时创造有利于各类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发挥效用的制度环境,推动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源头创新、基础创新的转变。

(二)德国: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保持经济独特优势

德国早在18世纪初就开启了国民教育改革,强制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构建普职分轨制教育体系,提倡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在中等教育阶段引入职业教育,发展出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所、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指导制度。正是由于德国教育先行政策,使得德国在化学、电学、光学、热力学科技领域长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持续保持了经济独特优势。

(三)日本:依托动态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链高端化

日本产业政策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在其经济从速度到质量转化的关键阶段,日本及时调整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普惠性与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推动了产业链高端化,不仅成为了世界制造强国,而且催生了动漫、游戏等世界级服务业发展。

 (四)韩国: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由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和科研体系逐步转向市场和企业主导,从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创新经济,实现了第二波科技创新飞跃和经济跨越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三,“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总体思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

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及时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策略、机制和重点,从服务经济、内需市场、源头创新、风险化解、国际协调关键领域发力,切实推动“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三大策略:聚焦发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启大国经济模式。发挥我国已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独特优势,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支持区域经济差异化、多样性发展,降低外源依靠、增强内源动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对全球创新资本、人才等资源吸引力。

二是重塑源头创新体系。给予现代思想、现代文化、现代教育、现代信息更加宽松发展环境,营造新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氛围,大力支持高求知、高应用相结合的巴斯德象限创新发展,带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三是采取太极博弈策略。借鉴美国当年针锋相对、强加成本的冷战策略,逼迫苏联疲于应付、发展停滞的经验教训,不主动挑战美国领导地位,不直接怒怼国际恶意攻击,不放弃维护我国根本利益,保持发展耐心和战略定力,深化落实全球利益共同体倡议,以此赢得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外围环境。

四,“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服务业开放融合发展

加快服务业改革和开放,创新服务业监管体系,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机遇,以服务贸易为先导,推动服务业突破“鲍莫尔低效率病”限制,加快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未来业态发展,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益。

(二)聚焦巴斯德象限创新驱动

按照科学前景和社会前景,重构科研资助项目评价、组织和资助重点,聚焦国内外跨国公司实验室、特色学院、独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学院、学会、学派、企业实验室等科研共同体发展,引导创新资源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倾斜,全面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

(三)推动大都会区域集群发展

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人们自由迁移迁徙原则,在我国东中西部高质量建议一批大都会、城市群,加强大都会、城市群内部和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步开展城乡人口、土地等资源和指标的流通与互转,进一步强化我国经济的超大规模性、高效联通性显著优势。

(四)构建“竞争中性”制度体系

按照竞争中性原则,深化政企分开和国企改革,营造更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支持多样性、多元化市场主体竞相发展,提高大国经济韧性。落实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要求,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切实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

(五)谋划“未来经济”布局发展

针对后新冠疫情时代产业组织重构、产业形态突变等态势,前瞻性研判未来经济发展态势,谋划布局服务于新经济发展的新基建设施,调整选择性产业政策为普惠性创新政策,继续大力支持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动,由千千万万次的创新试错和市场选择,培育成长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未来经济。

(六)推行“得道多助”全球治理

坚持实质大于形式原则,参与既有框架下的全球治理,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和高质量发展,说国际社会听得懂的“理”,做国际社会都受益的“事”,有问题解决问题,有不足弥补不足,把别人的文明也用于我们自身文明的改进和提升。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架起开放合作金融桥 2023-03-23 16:58
  • 综研观察

    迪拜自由区战略对深圳特区再出发的启示 2023-02-23 10:33
  • 综研视点

    央国企加速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 数字化浪潮促进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 2023-02-11 11:06
  • 综研视点

    抓住三支金融有生力量,抢占未来金融制高点 2023-02-06 10:4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