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28 15:49
在当前疫情蔓延,逆全球化思潮加剧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东亚两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疫情风波带来的影响,将对维护区域及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于6月28日举办“中日合作:新形势与新机遇”线上研讨会。来自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美国联博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及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围绕中日间合作的现状与前景进行讨论。
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与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影响着中日两国间的正常经贸往来。如何共同应对疫情下市场及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成为中日间合作的一大考验。为加强中日间企业交流,提升未来合作的质量与水平,双方应积极寻求经贸合作新机遇。
一方面,除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在华日企实现复工复产,增强日企在华投资的信心。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两国企业应在产业链中找准新定位,形成中日企业合作新模式。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中日传统的中低端产业链分工合作模式面临转型升级。中国可以借助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近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等优势,吸引更多日本企业参与新兴领域的合作。例如针对疫情之下迎来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新业态,中日企业可各自发挥大数据技术与优质服务等特点,实现优势互补,为两国间的投资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面对全球疫情导致的逆全球化压力,经济合作在未来中日关系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出口为导向的中日两国经济需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市场。同时,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参与方,中日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将应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作为协调两国行动的重要目标。
在具体实践中,中日两国应继续致力于保持贸易投资市场开放,在货物、服务、投资便利化等双方拥有较高共识的领域优先实现阶段性协定,包括推动原产地规则和相互认可等机制的简化、减少贸易壁垒、帮助企业降本减压,以及推动中日进出口贸易的稳步增长。同时,应继续发挥两国产业互补优势,在rcep的制度框架下推动全球供应链在东亚的升级,形成东亚区域内“生产—销售—消费”的闭合循环,以减少疫情下国际市场萎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日两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日经济依存度也保持着较高水平。双方紧密的经贸往来也为中日两国间加深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两国之间的相互需求日益增大,中日发展互利互惠的金融合作关系既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也对维护疫情冲击下的亚洲金融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中日两国应继续强化金融合作机制,在多边金融组织框架下对接两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寻求共同利益最大化,实现互利共赢。其次,自2015年起,中日两国在人民币离岸业务合作领域进行了积极尝试,如借鉴欧洲美元市场发展的经验,通过签署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等方式支持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借鉴日本“黑字还流”计划经验,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等平台支持日资商业金融机构参与和服务人民币海外投资项目;同时还借鉴欧盟与伊朗探索建立特别结算机制的经验,通过成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吸引日资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未来,中日两国应从战略高度谋划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格局。
自中日复交以来,两国在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资金合作,其中主要是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由oda的接受者转变为提供者,两国的合作重心开始转为联合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就是实现合作的重要平台。除了通过“一带一路”等提供“地区性公共产品”,中日还应在“全球公共产品”的供应方面加强合作。
近年来,美国多次采取退出国际多边组织等具有孤立主义色彩的行为,对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了严重影响。此次疫情爆发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也为中日加强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治理、建立公共卫生产品的提供机制提供了契机。作为全球第二及第三经济大国,中日两国应该同心协力,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两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合作显得尤为迫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