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措施》更加强调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稳定和社会民生保障,以一揽子政策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全链条,最大限度释放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
《若干措施》“30条”政策既注重解决市场主体当下面临的困难问题,也着眼于长远的经济顺畅循环,实现了“输血”政策和“造血”政策的有机结合。
文|余凌曲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
近日,深圳发布《关于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也是深圳今年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而出台的第五个“30条”政策。最新的“30条”稳经济政策更加强调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稳定和社会民生保障,以一揽子政策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全链条,最大限度释放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
一、关键时期的关键政策
今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深圳迅速推出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消费、稳工业等4个“30条”政策,对于保障市场主体稳定、提振消费投资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深圳经济运行已经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比一季度提升3.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升,并逐步向正常水平回归;上半年深圳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50.8%,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1.9%,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意味着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在不断增强。
在深圳经济出现向好势头的背景下,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深圳内外部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深圳外资外贸发展、生产资料保供稳价等面临更大困难;国内以及深圳的消费者信心仍未完全恢复,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明显偏弱,也导致国内经济循环不畅,进一步拉低了生产者的未来预期;部分市场主体和部分服务行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尚未完全恢复发展活力,预期和信心偏弱。
由此可见,今后一个时期的深圳经济运行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既有持续上行的动力,也有下行的风险和挑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及时总结前期出台政策的成果、经验和不足之处,提振维护市场信心,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深圳经济应对国内外风险的韧性,从而巩固和扩大当前深圳经济向好的势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深圳经济运行已经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图为深圳一企业车间正在抓紧生产。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二、充分释放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效应
《若干措施》从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恢复、消除物流堵点降低成本、加强社会民生服务保障等6方面推出30条政策措施,全面覆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打出一套稳定经济增长的“组合拳”。
一是紧抓稳市场主体这个“牛鼻子”。稳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许多市场主体受到疫情影响,当下仍需要政府加大帮扶力度。《若干措施》主要从三方面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帮扶力度,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行业范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培训补助等惠企政策,通过“一对一”政策推送、“非接触式”办税等方式提升政策兑现的便捷性;二是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网等成本负担,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三是加大政府贴息补助、融资担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撬动金融资源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外贸企业融资和发展。
二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稳经济重在稳内需,特别是稳定消费需求。《若干措施》促进消费增长的相关政策没有简单停留在“鼓励消费”层面,而是注重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一是聚焦深圳具有比较优势或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型消费,以消费升级引领深圳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二是围绕深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大力培育首店首发经济,鼓励传统批发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商铺店面升级消费设施、拓展丰富消费场景,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围绕深圳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服务行业“脱困”需求,把文化和旅游业作为重点帮扶行业,从促进消费角度给予有力政策支持。
三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刻绝不能“断链子”“掉链子”。《若干措施》着力解决交通物流供应链“堵点”问题,综合运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补助、交通物流企业融资支持等措施,持续破除物流瓶颈制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深圳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若干措施》特别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建设。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港口资源,构建与深圳港一体化的便捷通关模式”,有效提升了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能力,对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作为列入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项目的“大湾区组合港”的建设发展,以及大湾区港口贸易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深圳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将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问题将得到更加有效地解决。
四是保障改善民生稳定市场预期。加强预期管理对于经济稳增长至关重要,良性的经济发展是“正面预期—预期实现—更好预期”的循环。通过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把政府稳经济的信号准确传递给广大市民和市场主体,在民生保障有效托底的情况下,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将更加趋于正面和趋于稳定。在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下,市民敢于消费,企业敢于投资,支持经济持续复苏的良好环境也就形成了。深圳作为创新创业之都,《若干措施》着力解决市民创业就业的“后顾之忧”,例如: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可申请最高6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最高500万元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提高住房公积金提取额度,减少职工支付房租的负担压力等。
三、推进稳经济政策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有两种逻辑框架,第一种是政府直接给市场“输血”,政府通过一系列救助性政策和直接提供资金资源,支持企业渡过当前难关;第二种是政府支持市场“造血”,政府通过引导市场预期、优化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若干措施》30条政策既注重解决市场主体当下面临的困难问题,也着眼于长远的经济顺畅循环,实现了“输血”政策和“造血”政策的有机结合。
伴随着经济稳增长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未来深圳稳经济政策也应结合深圳经济和产业特征,加快从“输血”政策向“造血”政策转变,推进深圳在全国经济稳增长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是以“新基建”为经济增长注入全新动能。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基建”项目的投资,一方面可以拉动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圳数字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深圳加快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二是以创投风投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金融支持。针对深圳创新创业活跃的特点,加大政府引导基金投入的力度,通过建立政府适度让利、风险分担等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来深发展,为深圳创新创业提供股权融资等金融支持,进一步发挥创新创业对深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三是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为经济增长创造广阔市场空间。深圳作为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可以利用自身产业、市场主体、营商环境等综合优势,积极推动大湾区城市出台一系列“联合政策包”“共享政策包”,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拓展市场、贯通市场的积极作用,推进实现大湾区内资源和市场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从而构建支撑大湾区经济稳步增长的强大市场基础。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