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端智库 /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 cdi-凯发官网入口

时间:2022-12-08 15:52

6117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竞逐的新焦点。日前,陕西官方层面首次披露西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最新进展,“筹建、部署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统筹建设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方案已上报国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已有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广东深圳四地获批准建设。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日渐升温,南京、武汉、杭州、青岛、济南等地都将其提上了日程。不过,在“第五城”尚未知晓之际,筹备良久终上报的西安无疑迈出关键第一步。何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它的创建究竟能为一座城市带来什么?对此,风口财经专访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

62.jpg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

一、何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直接关乎一座城市在全国创新大局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地位。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本特征,包括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是“综合性”,在谢来风看来,这一“综合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参与建设的主体是多元的、甚至是国际化的;其次,管理运行机制是因地制宜的、具有综合性的;再次,各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要素资源是有机的、综合性的;此外,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政策和制度以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成果也是综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定位是“科学中心”,强调通过汇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等多种战略科技力量,吸引世界级科学家集体攻关,努力形成基础科学和原创能力的重大突破。随着国际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要建设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辐射区域性创新、探索科创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并突破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为发展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谢来风告诉记者。可以看到,拿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入场券”,关乎自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切入点”,更关乎一座城市在全国创新大局和区域发展大局中的地位,这便不难理解为何越来越多城市都向这座“金字塔”吹响了攀登号角。

二、谁来填补西北地区的“空白”?

近年来,我国先后共批复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是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广东深圳,各地均以相应科学城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官方的定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非特指某一区域,而是指其所在城市正在形成科学高地的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概念。从这个角度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是某一个城市的独角戏。以广东深圳为例,谢来风指出,“广东深圳的优势是“一国两制”下“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制度创新。香港是全球唯一拥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高校的城市,基础研究能力雄厚,深圳是全球卓越的创新型城市,科技企业和科技人才集聚,产业化能力突出、战略新兴产业发达。深港科技融合,做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独特优势。”综观已批复的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有基础条件和科学优势。“比如安徽合肥,最大的优势是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合肥目前已建、在建、将建大科学装置达11个,已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依托强大的大科学装置群建设,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谢来风表示。但是目前,西北地区尚缺乏一个引领性、综合性的国家级科创引擎。2020年11月,陕西省正式提出“着力推动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次年3月,西安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更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西安”。

qq截图20230310160344.png

//西安高新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说gdp意味着经济基础实力,那么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r&d)则是体现城市是否愿意大力发展科创产业。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以绝对实力条件,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北京r&d经费投入金额超两千亿;苏州、广州、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位列前十,天津、西安的投入金额也处在500亿级梯队。若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2021年,西安5.18%的r&d经费投入强度,仅次于北京和深圳。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样是区域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位于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片区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阿秒光源正加快落地建设,前者将提升我国时间频率科学研究水平,后者拟建立关键技术验证与工程演示原型装置,预期产生的阿秒脉冲或可达到全新水准。今年6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逐日工程”团队研制的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西安已迈出了第一步,若能如愿获批,不仅能提升西安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更能填补西北地区的“空白”,更有利于在我国科技强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中形成新的科技和创新节点支撑。

三、多地“科学和科创中心”两手抓

科创之争不止于此,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同上报创建方案的,还有科技创新中心。科创中心和科学中心两者有何区别?谢来风分析,“科技创新中心侧重于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氛围与环境,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发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最大效应,吸引全球创新资源。”也就是说,科学中心是基础科研的研究和突破,科创中心更加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成功转化。目前,我国共有北京、上海、粤港澳和成渝、武汉五个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北京、上海、深圳、合肥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其中,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具备了“科学和科创中心”的双重定位,不仅是因为三地拥有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更是因为具备了强大的科研转化能力。锚定“科学和科创中心”双重定位的不止西安。武汉也曾多次提出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但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批建失之交臂:国家发改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4095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从武汉市拥有的设施数量和学科相关性上看,尚未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设施集群效应,与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过在今年6月,武汉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缺位”的中部版图也得到布局支撑。不管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是打造国际性、国家级、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城市科技创新资源迎来新一轮竞争时,以更早的行动、更敏捷的速度抢占科技制高点,既是各大城市自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切入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习近平考察广东,为广东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2023-04-18 16:16
  • 综研观察

    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为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3-02-14 10:14
  • 综研观察

    对接北部都会区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2-11-21 15:37
  • 综研观察

    “沪苏”会超越“深港穗”科技集群吗? 2022-10-08 10:3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