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端智库 /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 cdi-凯发官网入口

时间:2023-04-21 16:35

2020

# 核心观点

■聚焦国家关注点,提前、主动谋划海洋发展,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是深圳海洋得以快速发展的最成功经验。

■抓政策和落实,凝聚起发展海洋的合力,是深圳海洋快速发展的另一条经验。

■对于青岛而言,海洋发展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激烈的海洋城市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青岛可聚焦“顶层设计、中层突破、底层筑基”,突出青岛特色、青岛打法,在国家层面提升更大的话语权和显示度。

qq截图20230616164337.png

//veer 供图

只要是海洋圈里的人,都无法忽视,“起点”并不高的深圳近年来在海洋领域“异军突起”。虽然这座城市海洋基础相对薄弱,但它紧紧抓住了国家支持其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机遇,不断强化顶层设计。虽然这座城市寸土寸金,以至于有人曾说“深圳已经拿不出一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但它仍然规划出了7.44平方公里海洋新城,如今建设场景正如火如荼。海洋新城之外,深圳海洋大学启动建设,填补无海洋高校空白;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加快落户,补齐海洋科研短板。

在海洋产业上,深圳也在加快谋篇布局,而且与青岛在诸多领域有相似的“步伐”:比如,青岛加快养殖工船产业发展,继2022年建成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后,今年推动至少6艘养殖工船建设。深圳同样抢抓机遇,正推动4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今年底开工建设;青岛发展海洋种业,建设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深圳同频共振,建设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深圳);青岛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推出《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简称“海洋15条”)。深圳也重视顶层设计,正在谋划出台“海洋13条”。

这些“不约而同”充分说明,任何一座海洋城市都不会轻易错过海洋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路径。虽然深圳的海洋gdp只有3000多亿元,少于青岛的5000多亿元,但深圳并没有因此却步,经略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坚定有力。

探本溯源,可以一窥这座城市向海图强的答案。深圳的海洋发展是如何加快起步的?在发展过程中推出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深圳的发展经验,对于青岛又有怎样的启示?近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在青岛考察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深圳海洋发展路径,分享了他的观点。

qq截图20230616164401.png

胡振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主持编制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方案等,为深圳等城市的海洋中长期发展提供了诸多方案。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89年2月在深圳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全国性的社会智库。2015年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作为智库成员,多年来,胡振宇率领团队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开展了系列前瞻性研究,参与编制了《现代海洋城市报告(2021)》等多个文件,评估了我国重点海洋城市的发展水平,对海洋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实现弯道超车

深圳海洋声音变强,是近两三年的事,这与其深入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而部署开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紧密相关。在胡振宇看来,深圳聚焦国家关注点,提前、主动谋划海洋发展,深度融入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得以快速发展的最成功经验。

“早在2016年,深圳就开始谋划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海洋发展步伐。”胡振宇说。不过,当时深圳的海洋发展并不显著,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等领域落后于上海等沿海先进城市,海洋gdp不到1500亿元,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并不足。

在这个背景下,深圳聚焦国家关注点,寻找海洋发展机遇。“深圳毗邻香港、澳门,特别是紧邻全球金融和航运中心香港,湾区城市联动发展的优势明显。同时,深圳滨临南海,南海对于我国政治、经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胡振宇表示,深圳当时的海洋发展并没有比较优势,但聚焦国家关注的港澳发展和南海发展,并融入其中,开始实现弯道超车。

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首次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家的明确支持,让深圳海洋破壁发展有了底气、“师出有名”。

更大的机遇出现在2019年。是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作出全面规划,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不仅再次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且支持深圳建设实质性海洋项目内容。自此,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了谱系和落脚点。

“在《意见》中,深圳提报了三个项目,结果都获得了国家支持。《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胡振宇介绍,深圳提前、主动谋划,为自己赢得了“提前量”,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有力推动。如今,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三大重点工程不断推进,成为深圳海洋发展的亮点。

二、抓政策和落实,凝聚起发展海洋的合力

自国家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来,深圳强化政策支撑,聚焦落地落实,海洋发展逐渐有声有色。胡振宇介绍,深圳抓政策和落实,凝聚起发展海洋的合力,是海洋快速发展的另一条经验。

从政策角度来说,自2017年国家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来,2018年,深圳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配套出台《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18-2020)》(简称《尖兵方案》)。“2018年我们出台第一版《尖兵方案》,2020年出台第二版,2023年还要出台第三版。”胡振宇说,通过不断强化顶层谋划,持续政策支撑,深圳全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加快建设国家深海生物基因库、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63个涉海重点项目,力争通过一批标志性、代表性、关键性项目,形成示范效应,有效支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尖兵方案》只是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深圳经略海洋的步伐明显加快。仅在当年6月,就出台多个重要文件。比如,发布《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陆海全域统筹,五大方向拓展海洋产业新增长极。要求到2025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4000亿元,占全市gdp约10%。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将海洋产业集群列入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同年9月,发布《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2-2035年)(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扎实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部署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深圳)等23个现代渔业重点工程。此外,深圳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13条”也在加快制定,预计很快出台。

“抓政策是一方面,抓落实是另一方面。10多年前就曾有人说,深圳已经拿不出一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但为了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圳规划出了7.44平方公里海洋新城。”胡振宇举例说,深圳编制了很多海洋规划,不仅在展示“想干什么”,而且聚焦“要落下来”,如果最后不能落地,那规划几乎是没有价值的。

当然,深圳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落地落实,仅靠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牵头实施并不够。健全体制机制,深圳成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委员,审议全市重大涉海项目、规划和政策,全面统筹协调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工作,解决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今年4月,深圳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强化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的提案》作为今年的重点提案,交由深圳市委主要领导领衔督办,彰显了深圳主政官员对海洋的重视。

胡振宇介绍,目前,深圳正在规划《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条例》,旨在通过条例的形式,进一步把市海洋部门要干的事变成全市要干的事,相当于给深圳各个部门“派活”。同时,进一步完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协调领导机构,凝聚起全市发展海洋的合力。

胡振宇表示,深圳海洋发展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有了目标、方向后,千方百计搞落实,“打市场”。

三、将国家的关注点与城市的发展点相结合,实现海洋发展跃升

2022年,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机构共同编制的《现代海洋城市报告(2021)》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式上发布。得益于参与现代海洋城市调研评估工作,胡振宇有机会更深入地观察青岛这座城市。在他看来,深圳、青岛海洋发展各有优势。对于青岛而言,海洋发展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激烈的海洋城市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从经济学供需关系角度来说,一座城市的海洋远景发展,要明确自己的供给有哪些,需求是什么。毫无疑问,包括青岛在内的诸多海洋城市最大的vip客户是国家,而在国家层面提升更大的话语权和显示度,青岛具备坚实基础。

“与深圳相比,青岛具有绝对的科研优势。作为海洋科学城,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这是青岛几十年来的积累,是海洋发展的最大底气。”胡振宇说。其次,青岛还有生产制造优势,特别是海工制造方面,集聚了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在全国具有影响力。此外,青岛还有丰富的陆地和海域资源,适宜海洋项目发展落地。“当然,青岛也有一些短板。比如,海洋数字化还不够强、海工装备前端设计较弱、海洋数据利用率还不够高,未来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角度而言,胡振宇认为,青岛的一些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亚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是青岛的王牌。借助这两个平台,我国以更大力度参与‘海洋十年’和全球海洋治理,青岛对外交流合作的空间也进一步拓展。”胡振宇说,中日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国内唯一一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示范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是青岛的另外两个抓手,借助该优势平台,可以更加紧密地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日韩国家。“未来,青岛可以充分发挥国之平台作用,进一步深化部署,将国家的关注点与城市的发展点相结合,实现海洋发展跃升。”

对于青岛未来的发展,胡振宇从一名研究者的角度,给出了诸多可行性的建议。比如,青岛可聚焦“顶层设计、中层突破、底层筑基”,突出青岛特色、青岛打法,在国家层面提升更大的话语权和显示度。在顶层设计方面,可以考虑在“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平台下,设立中日共推的海洋项目,以中日海洋交流促进国家间文明交流互鉴。在上合示范区等平台的基础上,设立上合组织远东港口开发建设先行区。聚焦区域协作,设立青烟威一体化合作示范区等,从格局上做大做强在东北亚海洋圈中的地位;在中层突破方面,青岛可以考虑谋划更多有代表性、支撑性的项目,比如结合青岛在冷链物流、海洋种业等方面的优势,建设国际优质蛋白质供给中心、中日渔业种业交易中心等。借鉴浙江舟山经验,申报保税油气供应商资质牌照的地方授权,开辟油气交易新空间;在底层筑基方面,可以考虑进一步强化海洋管理机构设置布局,形成经略海洋更大合力。同时,研究出台相关条例,加大海洋领域项目、人才资金支持等。

“从长远来说,青岛海洋应该处于什么地位?近乎同纬度的纽约,实际上是一个范例。”胡振宇表示,扛起蓝色大旗,青岛义不容辞,一定要跳出海洋看海洋,在更高的维度布局海文章。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