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6:30
2023年5月27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智库论坛暨综研院年会”在深圳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新时代下的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智库、研究机构、企业、媒体近200名代表出席该论坛,深入讨论对外开放新格局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共同为更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与和谐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进程中,作好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已成为推动新时代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任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面临高通胀、低增长、单边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严峻形势,国内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如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对此,我们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外资、外贸、对外投资和交流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加大“自贸试验”创新,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开辟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随后的“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中,与会专家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不断,经济全球化面临困境等国际背景,分别就中国经济如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实现突围,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的多重挑战等议题进行演讲,并围绕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进行充分的探讨与交流。该节对话由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朱文晖主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首先就“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主题进行发言。他表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韧性,复苏值得期待。有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城市群等新的增长点,5%甚至更高的增速仍在预期内。同时他也指出当前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需求严重不足、供给复苏快于需求复苏、出口需求面临下滑压力,产业链转移以及“科技遏制”困境等。他从两个角度提出了扩大需求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作用,扩大民营企业投资,二是加快发展城市群,通过大城市群实现下一阶段城市化消费的增长。最后,应增加发行长期公债,解决城投债面临的“两个错配”问题,以及城市化、城市群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认为,全球化将在更高层次上展开,是高质量的全球化。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开放性、塑造性和创新性。未来,中国将面临较过去更为严峻的外部经济与政治环境,但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环境的一部分,是塑造国际环境的重要力量。对此,要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高水平开放,重视偏向制度与规则领域的软环境建设,提升我国整体的投资环境。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周边是国内大循环的外延,是国际大循环的前沿,是新全球化的优先方向。因此应重视周边,调整产业链,预判建链补链的风险,更好统筹我国的发展与安全问题。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较为乐观。乐观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在去年底出现的一系列政策调整,首当其冲最重要的是疫情政策的调整,二是关键行业的务实的政策纠偏,三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提前发力。针对本轮复苏的可持续性,他认为,民间投资和房地产将是两大具有重要影响的板块。建议政府政策应该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性。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讲,除了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更重要的是更加稳定的政策环境,这是对于下一步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政策支持。
围绕“大国博弈与中国高水平开放”讨论议题,与会专家分别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充分探讨中国应对百年大变局与大国博弈“持久战”的策略,并对如何增强经济创新力,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等问题建言献策。该节对话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主持。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副院长李钢认为,大国博弈背景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此中国应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建议应在传统优势产业的赛道上持续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在数字经济和绿色贸易等新赛道上斩获竞争新优势,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展示合作新优势,在开放发展中切实维护经济安全,兼顾好发展与安全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指出,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美国的对华全面竞争战略主要围绕经济领域的渐进脱钩、地缘政治上的战略遏制、国家安全体制的激活、意识形态上的国际动员等四条线索展开。我国超大规模且具有韧性的市场体量,以及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连接,将是我们应对中美战略竞争的有效着力点。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美国当前强调对华竞争,但拜登政府同样重视风险控制,希望将中美竞争控制在美国可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就目前来看,控制风险的中美关系“护栏”尚未建立起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提到,中国的成长带动了世界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来自中国经济的竞争压力,将是导致下一阶段大国博弈最重要的变量。当前,美国主导的西方与中国的关系是动态发展、充满合作与竞争的,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非对称博弈等特点。未来,中国高水平合作的路径,就是要扩大我国的力量外延,把我国的经济影响力、综合实力扩大到整个体系里,以寻求制度性的权力,而非仅仅靠单打独斗。
在“城市群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讨论环节,与会专家重点分析推进城市群发展,对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城市群为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该节对话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认为,推动城市间依照比较优势深化分工合作,以规模更大和效率更高的产业集群带动城市群增长,是缩小城市群内部发展差异的有效途径。以长三角和大湾区城市群的均衡发展为例,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致力于支持产业链发育,实施更加广泛的跨城市合作产业和科学技术创新合作,有利于改进我国城市间过密与过疏并存的空间低效率,深化产业空间均衡与科技集聚创新的新空间发展格局。
中美绿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林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空间必然由城市群主导。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目前最需要的还是市场配置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支撑。一旦缺乏要素和人的自由流动,城市群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各种行政或者非市场手段的干扰。在该体制支撑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城市群内部高效分工、相互配套、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这样的格局也将是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提到,要让中国城市群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的行政区自上而下,垂直管理,效率很高,但也有弊端,就是横向分割,要素流动不畅,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因此,应建立不同尺度的经济区,与行政区并行不悖,形成行政区和经济区“双轮驱动”的管理体系。城市群和都市圈属于经济区,通过体制创新,探索建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合作机制,提高对周边区域的带动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指出,都市圈、城市群建设要切实贯彻党中央要求的区域一体发展战略,支持各区域的创新探索,支持各企业的自主布局,不要人为设限,更不能以邻为壑。以深圳经济空间演化为例,深圳各行政区各司其职的功能使得深圳的经济发展稳定有序。未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不能铺摊子,不能摊大饼,要找准发展定位,厚植“经济密度”,释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让高科技含量、高发展质量的企业和产业脱颖而出。
最后,针对“新型工业化与创新驱动发展”讨论议题,与会专家则分别从强化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地位、优化企业生产力布局、有效促进实体经济与各类新型高端要素协调发展等方面,对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提出有益建议。该节对话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主持。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发展政策处处长马潮江表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未来,推进数实融合的关键任务是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数据基础制度探索实践需要系统推进,这将重点体现在五大方面,如完善统筹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制度细化和实操性标准规范、优化技术体系、保障数字治理和服务,以及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应着眼于构建创新生态的共同体,以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创新等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的是被支离的全球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联盟卡脖子”、 “隐形卡脖子”等安全挑战前所未有。我国正处于创新的爆发期,在该过程中集成制造逐步向全链条制造转变,模仿创新也向源头创新、产业创新转变。未来要构建创新生态的共同体,处理好科研攻关与产业创新的问题、研发与工艺创新的问题、统一市场与创新的问题,以及弹性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的问题。
深圳米飞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白认为,芯片是推动人类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永恒的动力。芯片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具有大的多的产业拉动比,这对于发展经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无锡,新竹,和硅谷的人均gdp在该国和地区的排名来看,这三个半导体最发达的城市的财富聚集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全球化,发挥现有优势,以坚持灵活务实的人才策略,推动自主创新和合规化发展,在国际交往及合作上广交朋友,全球布局。
鹏城实验室鹏城靶场副总师郑志彬提到,拥抱人工智能,拥抱大数据,才能推动中国真正走向制造强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行业主导的产业数字化阶段,通过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创造出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同时,以数据融合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已经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孤岛信息的打通,并融合应用。未来企业将拥抱数字技术创新传统产品,从而塑造新的业务价值,并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本次论坛旨在为智库界、学术界、商界、媒体界代表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重点围绕中国高水平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时代热点话题进行多维度研讨,并形成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