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端智库 /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 cdi-凯发官网入口

时间:2024-06-13 10:13

675

编者按:自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以来,社会各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探索持续深入,学术界推出了一大批理论成果,产业界探索出了一系列实践经验。在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增加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的微观视角,探讨新质生产力对普通人的影响十分必要、正当其时。为此,本栏目特别邀请几位具有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普通人生产生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嘉宾:

李志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付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周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吴浩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副主任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陈恒 陈之殷

qq截图20240620102351.jpg

理解新质生产力:先进质态如何改变生活

主持人: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能够给个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李志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具体到个人层面,新质生产力则已在诸多层面融入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相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颠覆性产品和科技将更大幅度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从而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途径极大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缩短劳动时间,使得更多的劳动者从事研发、服务、创意等工作,再加上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引入认识世界的新范式、创造理解世界的新工具、形成改造世界新业态以及构建管理自身新模式,从而不断拓展时间与空间的边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提升个体的生命存在意义。

周麟:从收入增长来看,新质生产力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增收的动因出现了质的变化。传统生产力多依靠劳动、资本等要素量的投入进行规模扩张,体现在个人身上,即提高个人收入需要依靠更多的劳动时间、精力投入等。而新质生产力则带来了一个新变化,其所依赖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基于内生动力形成的,这意味着,劳动者在不增加甚至减少时间、精力等付出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产出的增加,进而带来收入的增长。

吴浩:从衣食住行来看,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的特性,为人们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一是生活品质智能高效。新质生产力通过深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带来了众多创新且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例如,人型机器人凭借其灵巧的双手和灵活的关节,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增强了在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和交互的能力。如今,一个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融合以前清洁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多个机器人的功能,为家庭提供包括辅助医疗、健康监测、陪伴护理、家庭服务等高品质生活需求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二是生活方式便捷充实。例如,从我所在的深圳到珠江口对岸的珠海,以往驾车需要2个小时,即便是深中通道开通后也需要1个小时左右,而现在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空中跨海飞行只需要20分钟。三是娱乐活动丰富多样。新质生产力催生了低空经济、数字人、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休闲方式,让人们更便利地获取优质信息、进行娱乐体验和社交互动。四是生活环境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推动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碳捕获、碳封存技术等前瞻性、创新性、颠覆性环保技术突破和转化,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变革。

付伟:从社会关系来看,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不仅改变了生产关系,也深刻重塑了社会关系。一是社会互动增强、社会连接更为紧密。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打破了地理界限,使得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二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个性化服务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获得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和教育。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生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还能够模拟不同场景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实现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三是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促进了社会均衡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使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实现均衡分配,缩小了城乡及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同时,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还激发了社会创新活力,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尝试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qq截图20240620102436.jpg

拥抱新质生产力:要素跃升如何改变生产

主持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处于传统产业或新兴产业中的个人,将分别迎来怎样的变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对劳动者意味着什么?

周麟:新质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创新成果,不单单是对传统生产力的简单超越,还蕴含着生产力同步量变与质变的发展逻辑,一方面,科技创新引致生产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组合跃升也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包括新技术的普及、新业态的兴起、新生产组织方式的塑造等。从传统产业看,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会切实提升从业者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在新兴产业视域下,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正在驱动一批工作内容新颖、工作模式多样的新产业新业态涌现,由此衍生出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等一系列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市场需求旺盛,不仅会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遇与平台,也将有效促进全社会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吴浩: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进阶形态,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是为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需求,劳动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仅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高效操作高端先进设备,还需具备快速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二是新质生产力强调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随着原创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越来越多的新型生产工具将产生,落后的生产工具会逐渐被代替。例如,我们研究人员现在写报告,就会使用chatgpt作为强大的辅助工具,协助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识别趋势、预测结果并提出决策建议,快速生成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草稿。这一新型生产工具显著提升了研究与咨询工作的效率,让我们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三是劳动对象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科技创新的广度延伸、深度拓展、精度提高和速度加快,使得数据、组织结构以及管理模式等非物质形态开始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四是生产要素更加高效协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必须实现高效协同,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例如,只有具备汽车、人工智能、通信等复合专业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借助各类软件、硬件平台等新型生产工具,在电动汽车上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系统、执行器等设备,才能研制出“眼看四面、耳听八方”的智能网联汽车。

qq截图20240620102503.jpg

成为新质生产力:个人如何增强发展主动性

主持人:个体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些什么,或者说,个人如何寻找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的主动性?能否举几例?

吴浩:个人应密切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主动融入这一发展浪潮,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要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可能地多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减少重复劳动和不必要的流程。如果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尽快通过自我探索和发掘兴趣优势,将个人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明确自己希望投身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在专注于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拓展跨学科知识领域,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校园科研项目和创业竞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步入职场或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及时了解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职业和岗位,积极寻找和把握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周麟:为了更好地适应前沿技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赋能,我们应当更加主动地去适应这个时代,广泛学习、掌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生产工具,深入认识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尝试突破生产生活的可能性边界,成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举例来说,如果我是一名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业者,我将会从技术赋能的角度切入,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更多的人更为清晰地理解非遗,以及对其进行保护传承的意义。同时,我还会去探索如何设计更具未来主义色彩的、与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将芯片植入传统非遗载体之中,去探索如何利用虚拟数字人展开跨媒介叙事,为非遗传承开拓新空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语境中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付伟:数字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所未有的机遇。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论述中也特别提到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而在实践中,数字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发展确实为县乡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带来了巨大能量。从县乡产业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当地需要更加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优势,更加专注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创新科技与农业发展的融合,跨过流量经济的短期效应,不断探索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新业态、新模式,增强自身发展在实体产业层面的确定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李志斌: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是各地主动作为推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为更好支撑各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寻找并发挥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中的主动性,基层干部一方面要在观念上保持先进性,不断加强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研究,杜绝“新瓶装旧酒”的错误做法,避免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另一方面,在能力上提高专业性,增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的素质能力,跟上科技化、数字化的时代步伐,懂得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升地方生产力,依托数字化发展带动工作优质推进。(光明日报记者 陈恒 陈之殷 图片来自新华社)

推荐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