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江门市人民政府网站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角度看,粮食安全是其他安全的基础。江门海域广阔(近5000平方公里)、海岛众多,拥有良好的养殖产业基础,在藏粮于技、藏粮于海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不但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近1亿人提供优质蛋白,而且通过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对接大湾区核心区的资本、技术、品牌优势,能够交出一份漂亮的蓝色经济答卷。
这份答卷的载体就是海洋牧场,前端可以向基因、育种、种苗延伸,中间可以借助渔业养殖、捕捞发展高精尖海工装备,后端可以向营销、品牌、城际合作和国际合作拓展,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化实践基地,是推动海工装备从油气到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再到渔业设施装备的转型和深化,是践行大食物观和推动江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以优质装备支撑海洋蛋白供给
从挪威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围绕渔业养殖、海洋牧场和远洋渔业的设施设备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重要发力点,包括蓝色种业的做精做优、应对养殖捕捞各种自然风险的做大做强、金融保险的助力保障以及各类政策的扶持培育,如挪威在三文鱼养殖饲料配方、网箱设计方面,日本和美国在海产品育种方面,夏威夷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在提高金枪鱼延绳钓方面都有诸多优势。不论养殖或捕捞,已成为众多高科技设备的集成地,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知识密集大的特点。
广东在建设深水网箱、重力网箱等渔业设施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基础,包括保险、金融等方面的政策配套体系也较为成熟。江门拥有全省1/10的大陆海岸线,港口优良、航运便利,聚集了一批有实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发展海洋牧场及其装备产业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可依托自身的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
以养殖工船为例,周边不少城市已有所布局。目前,深圳在建的养殖工船有四条,珠海也有十条,这是当前政策支持的一个大趋势,其思路就是在实践中通过规模化不断进行技术迭代,提高装备供给水平,为丰富优质蛋白供给奠定装备基础。江门既有产业基础同时也面临竞争压力。
江门在船舶制造方面有一定基础,可拓展造船业细分领域,往深海方向拓展,提高玻璃钢船、远洋渔船供给,推动造船业与远洋渔业深度结合,切入海工装备产业链上游,不但造船壳,而且要提高船载设施的供给水平,在国产化率、性价比和知识产权方面推动产业升级。
二、以优质资本赋能海工装备发展
在建设海洋牧场的过程中,如何推动资本与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对江门来说是一个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江门海洋资源丰富,在海工装备领域有一定基础,但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光靠自身的力量还不够,必须借助“外力”。
江门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联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更多来自大湾区核心区的优质资本、先进技术、高层次人才等要素资源。由此,才能加速整合当地的海洋资源,推动海工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
以阳江为例,当地通过提供风场导入资本,在岸上形成风电产业园,集聚了一批颇有实力的风电企业。对江门来说,也可以通过陆海联动方式,结合建设海洋牧场涉及到的海工装备,在岸上发展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山东省烟台市在利用现有海工装备基础实现“油转渔”,推动建设大型海洋牧场综合平台,推动海洋养殖渔业升级转型方面为江门提供了借鉴。
烟台发展海工装备的模式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跳出了单纯靠养殖来实现盈利的思维。当地国企与中集子公司合作成立公司,大力建设海洋牧场的渔业设施,把网箱综合体作为渔业设施的一部分,通过支持海洋牧场建设享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大大降低了海工装备产业的资金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资本下海,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