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开启香港良政善治的新局面。香港的与众不同之处是“有边界的全球城市”。展望香港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过半的重要节点,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探索香港特色的“城市群/都市圈化”发展之路显得重要而紧迫。
一、“城市群/都市圈化”发展是全球趋势
当今时代,城市单打独斗、各自发展的时代业已结束。依托城市群/都市圈推动城市发展,成为全球城市的首要选择和必由之路。城市发展空间已经不完全局限于行政界线,通过发达的综合交通和频密的信息网络,可以实现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互融,共享更广阔的空间;要素资源整合不仅限于行政区内,而是在城市内外乃至更远的“飞地”展开。
借助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区域、广覆盖的要素资源配置整合,通过城市群/都市圈的协同发展,持续优化提升城市的功能结构,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全球趋势。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都不是以单一城市的形态生存与发展,而是越来越依赖周边的城市群/都市圈。其全球地位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其所在城市群/都市圈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这些城市的发展,生动诠释了“城市群/都市圈化”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本质。随着“逆全球化”加剧、保护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增加等的深刻变化及影响,这一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城市群/都市圈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成为国家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二、粤港澳大湾区是支撑香港的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国家发展战略,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其中,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空间形态。就此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本质上是对香港发展形成重要支撑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战略。
除自身因素外,国家的支持是香港全球城市地位的重要支撑,而粤港澳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则是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路径。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香港都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与周边城市更深更广的联动、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多的要素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探索解决经济转型、产业培育、住房供给、就业优化、养老助贫等诸多内部问题。总之,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的“城市群/都市圈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加快探索香港特色的“城市群/都市圈化”发展之路
所谓“香港特色”,本质就是“一国两制”。自回归祖国之后,香港特色的“城市群/都市圈化”发展之路就已经开启。目前,需要与时俱进,加快探索。持续强化国家对香港“八中心两枢纽”的定位和功能,有效解决香港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应囿于香港有限空间,也不应仅凭香港一己之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理念和意识,进一步明确借助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香港的目标、重点和方式。
第一,香港传统优势受到冲击和挑战,需要借助城市群/都市圈巩固和提升。如国际金融中心需防范风险和不确定性,国际航运中心需加快转型,国际贸易中心需应对结构性变化和强化功能协同,旅游业及相关行业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需加快恢复等。
第二,香港潜在优势尚未发力,需要借助城市群/都市圈培育和发展。如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刚刚起步,需要引进内地科技创新要素资源及深化相关合作;国际法律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面临国际竞争,需持续扩大服务辐射面;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需协同内外,联动中西,加快推进等。
第三,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的重大发展策略,需要借助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建设。北部都会区重点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和增加住房供给,是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重大举措。但香港创新科技产业资源存在不足、工程建设能力和效率存在短板,需要借助城市群/都市圈的外部资源和力量加快建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