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端智库 /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 cdi-凯发官网入口

综研观察

作者:罗晓玉 周菁

时间:2022-08-01 10:49

7206

近年来,海洋经济热度持续上升,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现代海洋城市成为深圳、上海、青岛、天津、大连、宁波舟山、厦门等践行国家海洋战略、挖掘城市新动能的共同选择。沿海城市希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及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带动海洋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

7月17日,深圳市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调度部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海洋经济成为深圳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深圳也正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一、南深圳、北青岛,南北两大海洋经济圈龙头的海洋攻势

(1)深圳

深圳是我国沿海城市中距离深海最近的经济中心城市,被国家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使命,在海洋产业、科技、空间、生态、文化和全球治理等领域集中发力,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不断加强海洋科技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建设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重点建设海洋大学、吸引海洋高端高层次人才聚集、鼓励多方主体开展自主创新、设立海洋基金等极具本地特色的办法,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解决产学研脱节痛点,形成独特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2)青岛

《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远期目标。青岛市前端基础科研实力雄厚,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主要集中在海洋科学和海洋生物领域。青岛港作为世界级大港,拥有近140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航线密度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虽然青岛在海洋经济总量及海洋科研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但因更偏重基础研究,科研机构研究成果与地方产业匹配度不高,存在一定程度“重研究轻转化”,关键性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率仅8%,与深圳市海洋产业科技创新存在结构性差异。

二、深耕海洋优势领域,青深竞逐国际排名

《202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从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个维度对全球43个样本城市的阶段性综合实力予以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深圳、青岛分别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第17名及第15名,均与2021年排名持平。两市排名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性格局,国际航运资源集聚与配置能力与国际第一梯队存在一定差距。

876f2a819f0c493ab3084cf253805f27~noop.png

//资料来源:《202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2022年版《领先海事城市(lmc)》从航运、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事科技、港口与物流、吸引力与竞争力五大领域,根据40项指标评估全球50个海事城市。结果显示,青岛在港口吞吐量、港口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等指标上具有领先优势,且近年来香港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深圳在港口容量方面稳步提升,集装箱吞吐量规模对于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支撑作用有所下降,为深圳港升级转口贸易功能带来发展契机。

23933987cd4749aa84fff12245b9a696~noop.png

图 2009-2021年深圳及香港集装箱吞吐量 //资料来源:ceic数据库、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主要从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海事资源配置、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治理能力五大维度进行城市比较。深圳、青岛均位于第二梯队,且在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等维度表现抢眼。青岛海洋科研优势明显,主要集中在海洋科学和海洋生物领域,但因为产业发展所需空间大,在制造、旅游、生物、渔业、港口方面都有一定体量。深圳特色在于创新,在海洋新兴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有潜力,需要培育海洋产业氛围环境,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探索路径和模式。

3bdfe89ea7264f5489eb46ba95b9b669~noop.jpg

//资料来源:《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

三、深圳如何扩大海洋优势,抢占海洋战略制高点

打造中高端海洋产业集群。一是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涉海传统制造业与新兴服务业融合,推动传统海洋产业向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中高端环节延伸。二是引导陆域优势产业向海发展,加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向海延伸,在海洋新应用场景挖掘市场潜力。三是探索“园区 集群”模式,依托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大鹏海洋生物产业园、深汕海洋智慧港等产业载体,打造一批高质量示范园区,实现深圳海洋产业集群化和竞争力的提升。

培育海洋领域新增长点。一是海洋智慧化,通过海洋领域智慧化应用场景和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配套带动海洋电子信息研发制造,促进工业化 信息化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二是海洋绿色化,在双碳目标战略下,接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标准新规则,带动海洋生态环保和蓝色碳汇发展。三是海洋科技金融,发挥深圳资本活跃的优势,积极培育孵化海洋科技企业和项目,鼓励涉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落地,打造海洋科创项目投融资服务平台。

强化海洋领域产研融合。一是搭建“海洋大学 深海科考中心”科教融合创新平台,打造能够引领海洋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全球海洋教学科研高地。二是支持海洋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海洋科技领域资源共享及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三是搭建“海洋大学 涉海企业”产教创新生态,健全海洋大学与涉海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海洋大学集聚人才资源、牵引产业升级能力。

深化大湾区海洋领域合作。一是港口航运方面,支持香港参与大湾区组合港建设,优化港口间资源要素配置,探索与香港航运服务规则衔接,提升组合港国际中转和高端航运服务协同水平。二是强化深港科技合作,与香港科研院所合作,在面向南海的生态、气象、渔业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联合国海洋十年契机,利用香港接轨国际,在未来发展中主动切入全球海洋议题。三是区域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争取联合筹办国际性海洋高端交流活动、谋划国际海洋事务组织落户等,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推荐阅读

  • 综研观察

    “双城”战略——深汕特别合作区腾飞的双重引擎 2023-04-28 10:31
  • 综研观察

    深港通关促海洋文化交流 深圳要引领多元发展 2023-02-08 10:47
  • 综研观察

    深圳的海洋应是城市的舞台和窗口 2022-11-09 09:57
  • 综研观察

    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圳样板 2022-10-31 11:16
网站地图